进出口资讯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进出口资讯 >> 浏览文章
我国进出口乳制品管理将出台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31日 【字体: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近日从中国质检总局获悉,中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制定完成,有望于近期发布实施。该办法将对现行管理要求进行整合,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今后由海外进口的奶粉必须要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后,才能允许进入中国,而相关经营者和代理商则实行备案制。  近年来,尤其是自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大举登陆中国市场并备受国人追捧,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目前洋奶粉的品牌数量已经达到100多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进入中国市场的洋奶粉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洋奶粉也频频发生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一些在海外贴牌生产的洋奶粉,往往只注重市场而忽视了品质把控,导致一些进口奶粉不符合中国国内标准。
  洋奶粉乱象亟待整治
  记者日前从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了解到,两款进口自新西兰和新加坡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检出不合格。另据统计,在国家质检总局14个月以来公布的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3/4为婴幼儿奶粉。
  事实上,近年来“洋奶粉”不断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同样牵涉其中,比如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美赞臣奶粉金属污染、雅培召回事件等。
  作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管的行政管理部门,国家质检总局近日传出消息,目前《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制定完成,并完成了对WTO的通报程序,将于近日发布实施。该办法对于乳制品提出了准入评估的要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的国家才被允许向中国出口,对于出口商和代理商则实行备案制度。
  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员冯超群博士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市场对高品质乳制品尤其是奶粉的需求不断增长,世界各主要的乳制品出口国产能提高逐渐滞后,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部分进口奶粉会出现变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据记者了解,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欧盟是中国主要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地,其中从新西兰和美国进口的乳品分别占到进口总量的46%和18%。2011年,中国进口乳制品91万吨,包括45万吨的奶粉,其中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占到80%。
  冯超群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建立进口乳制品的安全追溯体系,对于海外生产企业的不同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奶粉的原料地、生产地、销售地都要标明。比如日本对于奶粉中的碘和锌不做要求,如果在日本本土销售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碘和锌的含量就会不足。
  “假洋鬼子”成重点治理对象
  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时表示,质检总局在出入境环节一直对进口奶粉实施检验检疫。目前,进口奶粉的质检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安全卫生项目上的不合格,主要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理论上,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必须要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其中对于产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都应做明确规定。而标准执行不严,与目前大量“洋奶粉”贴牌生产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业进入门槛低,原料价格便宜,很多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一个品牌,就可以找个代工企业"挂牌"进行生产。”从事国际奶粉贸易多年的张文先生向记者表示,有的企业自己开个小作坊,通过网络代购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也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目前,在中国从事乳制品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商有数百家,不少贸易商宣称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是“100%原装进口”,实际上产品并不在国外销售,这种品牌被形容为“假洋鬼子”。
  近年来,“洋奶粉”成为资本和企业追逐的一块大蛋糕,由此涌现大量贴牌产品。比如有一家新西兰奶粉生产企业,代工的品牌有15、16个,其中80%的产品是销售到了中国。张文告诉记者,很多“洋奶粉”的经销商更注重“牌子”和利润,而不注重品质,没有很好地进行品质把控,在进口到中国前对于奶粉的奶源来自哪里、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销售国标准等并没有深入了解。张文认为,婴幼儿奶粉是要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不能只是盲目地做市场和品牌,而要管控好上游环节,从配方、生产、检验全过程都要符合中国的标准,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于经销商的审核。
  洋奶粉市场淘汰序幕拉起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市场,而“洋奶粉”在这个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美赞臣、雅培、美素等国际品牌以及在国外贴牌生产的奶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光明、娃哈哈等本土企业也在海外找寻奶源,打出“进口牌”。
  记者发现,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电子购物网站,进口奶粉都要比国产奶粉的销售情况要好,有的地方某些品牌的洋奶粉甚至脱销。一罐婴幼儿奶粉,低端产品的价格为80至100多元,毛利润为15%至20%,而中高端产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率最高可以超过60%。国内部分企业通过进口奶源、升级配方等方式推出高端奶粉,利润率也能达到40%左右,但消费者对国产高端奶粉的认可度并不高。
  对于未来“洋奶粉”的市场格局,冯超群认为,高利润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奶粉市场,但品牌良莠不齐,未来竞争将不断加剧,最终包括国际四大奶粉品牌、国内大品牌将主导市场,而很多小品牌将退出市场。